2017年10月13日 星期五

諮商,是來找希望的

(圖片來源:https://hollyhocklife.org/giving-up-all-hope/)











前幾天跟一個實習心理師談怎麼留住案主

實習心理師說,他覺得自己看個案看得很仔細也很深入,但個案常常談了一兩次就不來了
同樣的狀況,我身邊也有朋友小美也發生過
不過小美是找心理師談自己最近的負面情緒,第一次諮商的小美說,那個心理師好像在訪問他一樣,還一直問不開心的事,然後等到小美心裏的負面情緒達到最高峰時
諮商的時間到了,接著小美就帶著高張的負面情緒,付錢、離開諮商所,然後決定再也不要回去

不管是實習心理師還是小美的故事,我想到的是

確實有些案主是來認清血淋淋的事實把自己打醒的,這樣的案主通常都做好心理準備要改變。所以同理的越完整,他會覺得越有收穫,但說實話,這樣的案主,並不多。

還有些案主是要人見證他有多慘,想讓自己的低潮被看見、被心疼、被陪伴,有時候這樣的案主會想停留在被心疼久一些,並沒有打算馬上改變

但很多時候,案主是來尋找希望的。如果心理師的同理,只停留在案主知道,而且還是悲慘的角度,那種對話就會變成以下的形式:

CO:你A B C慘,真的好慘
CL:我知道,然後呢?

接案越久,越覺得個案是自己問題的專家,如果我們對於問題的看見只有表層的情緒與事件,那我們覺得不是案主的對手。
心理師提供的應該是專業的視野,比如一個專業學派的解讀、對問題比個案更深層一點點的角度、還有重新界定的視野,並帶來改變的希望。

比如一個已經論及婚嫁,卻被男友劈腿而不知道該不該分手的女生,當心理師把焦點放在女生被背叛的傷心與痛苦,那絕對沒有錯,但這是女生的閨密都可以做的事,實在不用花錢來諮商。但當心理師可以幫這女生看見掙扎的除了過去的美好與背叛的痛苦之外,還有對於論及婚嫁,分手等同未來的人生規劃,整個砍掉重練的害怕,但面對男友的劈腿,自己已經不再確定,對方是不是可以攜手走下去的人。

正視了這層內心更深的害怕,並且好好陪伴這層害怕,女生才會看到,原來不是該不該跟劈腿男友繼續下去的問題,而是自己要怎麼選擇接下來人生的問題阿!

「被背叛了,好慘好慘」VS「自己要怎麼選擇接下來的人生」,後者有希望多了(好啦,我知道也可怕多了,但這才是真正卡住的地方),不是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