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日 星期三

為何我們需要情緒急救(Ted 演講)

我們的情緒跟想法更像一個嚴苛、情緒化的朋友,當我們在沮喪的時候,情緒跟想法會讓我們陷入一種悲觀模式,告訴我們最糟糕的結果,跟你說:你做不到、你不值得、沒人在意你。
因此,當我們情緒低落時,我們更容易感到焦慮與壓力。

而當我們覺得自己沒價值、自尊掉在地上時,應該做的事重新找回自己的自尊,而不是慣性地再踩自己一腳,跟自己說,你有多糟糕。

影片中提到rumination是最常見而且最不健康的狀況,甚至導致憂鬱、酗酒、飲食疾患與心血管疾病,我覺得片中rumination翻成想太多,不是很精準,rumination比較像我們講的鑽牛角尖,一直反芻負面的想法。

研究顯示,那怕只是從焦慮中分心兩分鐘,都足以打破那種不斷憂心的習慣。

上週我自己掉到了一個情緒低潮黑洞,因為一個人際衝擊,引起了我很深的痛苦,整整有三四天,我都陷入一個情緒的黑洞中,一種覺得自己很沒價值、不值得被愛的感受與想法,反覆出現在我的腦海。後來我直接去感受那種覺得自己沒價值、不夠好的想法,就像第三者一樣旁觀著他,接納且心疼自己與對方。說也奇怪,當我從失落中跳出來觀照自己,反而就離開了失落,能客觀地看待事情。就像影片中Guy Winch說的他花了一星期的時間從焦慮中分心出來,整個視野都變了,變得積極而且正向。

我們注重身體健康遠大於心理健康,身體受傷了我們會小心保護,心理受傷了我們不但不會保護,還會反過來踩自己一腳。如果我們能像照顧身體一樣照顧心理,當孤獨、失敗、挫折來臨時,我們將會更知道怎麼處理,我們也會更健康快樂。